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是山东师范大学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和国内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单位。

学院新闻

国际教育学院举办“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学术讲座

时间:2025年03月27日 点击量: 发布人: 返回列表

为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3月25日下午,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和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承办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基本理路与实践创新 的学术报告在千佛山校区教学三楼 3546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由山东师范大学数智技术与未来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逢庆副教授主讲,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副主任骆牛牛主持。学院2024级研究生及部分教师参加了活动。同时,本次活动也同步采用腾讯会议进行全程线上直播。

F6802

李逢庆老师首先从国家战略层面切入,解读《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文件,强调人工智能已成为教育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他指出,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通过重构学习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评价体系,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结合山东省“互联网 + 教育” 平台建设与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李教授提出“应用为王、数据驱动、生态构建”的发展理念,呼吁教师积极拥抱技术,成为教育创新的“引领者”而非“旁观者”。

李逢庆老师围绕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中的核心应用展开分析,重点阐释了生成式 AI 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个性化辅导等领域的突破性价值。他指出,通过模型轻量化技术可实现低算力设备的高效推理,智能系统能够实时采集课堂互动数据并生成多维度学情报告。特别强调技术应用应聚焦于思维训练而非替代教师角色,如数学教学中采用苏格拉底提问法 AI 辅助案例。在具体实践层面,李教授系统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语文教学(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日记生成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科研支持(文献计量学分析与数字素养监测模型构建)等场景的创新应用,同时介绍了斯坦福大学虚拟人课程、山东省教师数字素养健康码等前沿项目。他提出教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教、与人工智能一起教的三维发展目标,倡导教师从传统知识传授者向智能教育设计者转型。

面对技术伦理、数据安全、教师转型等挑战,李逢庆老师呼吁构建“技术 - 伦理 - 人文”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他强调,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需平衡创新与审慎,既要利用技术突破教育公平壁垒,也要防范算法偏见与学术诚信风险。针对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李教授提出“动态适应模型”,建议通过虚实融合研修、个性化诊断、区域协同机制,推动教师从“被动适应” 转向 “主动引领”。

16EDED

本次讲座以政策为导向、技术为支撑、案例为依托,为师生呈现智能教育全景图景。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教育的面貌。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每一次教育革命都在为时代培养所需的人才。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教育创新机遇,从个性化学习到智能化教学,都在重新定义教育的方式与内涵。面对这一变革,教师需要主动拥抱新技术,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学生要学会善用AI工具,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社会则要共同营造包容、开放的教育环境。本次活动深化了学院师生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为学院教育数字化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注入了新动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