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历史文化学院于崇德楼116教室举办第四届“青师启航1+1”公开课第二场、第三场活动。本次活动由青年教师陈锐、张圣东担任主讲,讲授主题分别为“俾斯麦结盟体系的建立和崩解”和“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东方诸国的衰落”。学院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兼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楼建军教授、中国史系主任杜学霞副教授、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李晓华副教授、魏永生副教授、阎静副教授、王保宁副教授、孙小娇副教授以及指导教师杨蕾教授、毛利霞副教授和近五年入职的青年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在第二场活动中,陈锐首先介绍柏林会议前后的德俄关系。在柏林会议上,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目标遭受挫折,而它将此责任归咎于德国的俾麦斯,致使德俄关系恶化,第一次三皇同盟分崩离析。随后,他解释德国在此情况下做出调整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关系、加强德奥协调的决定,接着通过德、奥、俄、英各国统治者之间的对话及心理活动生动展现了三国同盟最终形成的曲折历程。最后,陈锐通过流程图的形式生动展现了三国关系的复杂变化。课堂上,陈锐从历史出发,从历史人物的对白着手,讲解了国家结盟与关系破裂的过程,语言生动,富有故事性与学术性,顺利完成了课堂教学。
在第三场活动中,张圣东从日本切入,详细讲解了德川幕府的专制统治,阐释了“幕藩体制”“交替参觐”等专业名词,引述了锁国禁教等具体事例,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幕府统治时期的日本政治。随后,他从商品经济发展、小农经济的繁荣、农民暴动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幕府体制下的日本社会。最后,张圣东从莫卧儿帝国的建立、阿克巴与印度的统一等方面讲解南亚世界,并以时间为线索,重点讲解了阿克巴时期的制度与成就。课堂上,张圣东从教材出发,旁征博引,详细阐述了当时亚洲国家的发展状况和历史趋势,横向比较了中国、日本、莫卧儿帝国等各国的共性,探讨了它们国之间的历史联系,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本次公开课中,两位老师举止大方得体、授课内容丰富有趣,课堂学习氛围浓厚。课后,楼建军教授和杜学霞副教授为两位老师和各自的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两场课堂展示结束后,参与听课的教师在404会议室展开研讨交流,由杜学霞主持会议。首先,两位主讲老师进行说课。随后,指导老师、督导组和其他教师对授课情况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两位老师课前充分准备、周密设计,在授课中讲解内容丰富、逻辑性强、详略得当。同时评课老师也指出两位老师在教学中存在问题,如学术观点有所缺失,与学生的互动有待加强,课堂节奏还需调整等。经过研讨,与会教师提出关于扩展课堂知识容量、提高课堂组织能力等合理建议。最后,研讨会圆满结束。
本次“青师启航”1+1第二场公开课活动的举办,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互鉴、展现风采的平台,有助于加深青年教师对教学理论方法的认识,展现学院教师们的良好风貌,营造充满活力的历史教学研究氛围,进而推动学院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