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为深入贯彻国家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学院学科优势,2025年3月28日上午,历史文化学院在崇德楼404会议室举办了近现代中国交通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刘新生,学院原院长、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所长、山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朱亚非,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刘本森,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鲁法军,研究中心主任张登德,学院教师代表王林、杜学霞、王德硕、刘倩等出席仪式。部分研究生代表也参与了此次活动。
揭牌仪式由刘新生书记主持。会议伊始,刘本森教授首先宣读了《山东师范大学关于成立近现代中国交通史研究中心的通知》。
张登德教授随后从建设背景、学术价值和未来规划三个维度介绍了中心的基本情况。他指出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交通强国战略部署的积极响应,中心将以历史文化学院深厚的学术积淀为依托,在继承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山东、面向全国,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交通发展的经验,为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和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历史借鉴。
随后,与会老师围绕中心的研究方向、发展规划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刘新生书记肯定了中心成立的价值,并指出中心未来要以交通史研究为立足点,助推国家交通强国建设,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助力现代化进程。朱亚非教授建议,中心在研究近现代交通史时,还应适当关注中国古代的交通建设经验,同时要注意加强校际协作,发挥团队优势。刘本森教授建议,新中国成立初期邮政的战后转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将邮政纳入中心的重点关注课题。鲁法军书记鼓励中心可通过横向课题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努力为地方交通事业的发展献智献策。王林、杜学霞、王德硕、刘倩等教师也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为中心发展提出宝贵建设性意见。张登德教授最后作总结发言,感谢了学院对中心成立的支持以及各位老师对中心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并表达了对未来工作的期许。
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朱亚非教授与刘新生书记共同为山东师范大学近现代中国交通史研究中心揭牌,标志着中心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行。
山东师范大学近现代中国交通史研究中心以深化学科建设、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以交通史研究为支点,创新性融合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为探索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了新视角。该中心的成立不仅有利于推动学院在交通文化遗产保护、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而且标志着学院在学术创新与学科交叉融合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彰显了为国家重大战略贡献历史学智慧的学术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