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为响应党中央关于“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战略部署,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批判性思维的新时代史学人才,历史文化学院特于4月23日在崇德楼114教室举行“翰墨畅游,千年对话”史学青年悦读计划启动仪式。历史文化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董欣,学院讲师祝介梅出席仪式并发言。2023级与2024级的部分本科生及研究生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董欣详细阐释了史学青年悦读计划的发起意义和具体规则。悦读计划自第十周正式拉开帷幕,以三周作为一个阅读周期。每周期会邀请学院专业老师从学术视角和大众视角,向大家推荐“经典导读”与“大家小书”两种类型的著作。每一个周期都会进行书目轮换,确保同学们接触到多元化的知识内容。同时,为了强化阅读效果,每周期读完一本“经典导读”书目后,同学们需认真撰写读书笔记,深度沉淀阅读感悟。此外,活动还将通过QQ群等平台及时开展丰富的交流互动,促进同学们之间的思想碰撞与知识共享。
随后,祝介梅作题为“在碎片化的时代守护思想的光芒——致青年学子的读书倡议”的阅读分享。她着重强调,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碎片化的时代,读书已然成为守护思想光芒的有力武器。深度阅读所赋予的逻辑思维、深度理解以及知识迁移等能力,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稀缺且珍贵。深入研读经典著作,能搭建起系统的知识框架,让我们洞察事物本质,于复杂世界中把握规律;而阅读趣味化的历史等轻松读物,则可在放松身心时拓宽视野,以别样视角增添对世界的认知。因此,她诚挚倡议全体同学,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要坚定地做一名“慢读者”,在字里行间中用心沉淀思想,在书页的缓缓翻动中精心塑造更加丰盈、深邃的精神世界。
最后,学生代表陈迦南上台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他认为,阅读历史书籍能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通过广泛阅读史学经典,可以极大地拓宽我们的视野,全方位提升历史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形形色色的问题时,能够从历史的智慧中汲取力量,以更加从容不迫、理性客观的态度去分析和应对。此外,他向在场同学分享个人的读书方法,如问题导向阅读法、兴趣阅读法、标注阅读法等,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本次“翰墨畅游,千年对话”史学青年悦读计划以培养广大学子积极阅读氛围为核心,着力构建“兴趣激发-习惯养成-素养提升”的成长路径。通过这一循序渐进的阅读促进机制,推动青年学子实现从“乐于开卷”到“勤于思考”再到“精于治学”的阶梯式发展,让书香浸润校园,让阅读照见未来。
活动介绍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推出“翰墨畅游,千年对话”史学青年悦读计划,旨在深度培养学生阅读史学经典的习惯,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提升其历史专业素养和综合人文素质;促进学院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活动面向学院23、24级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自第10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起至第16周开展,包含两大核心板块:文本精读活动与佳书荐赏活动。
文本精读活动采用“双轨制”阅读模式(“经典导读”与“大家小书”),每三周为一阅读周期,学生可自主选择“经典导读”书目和“大家小书”书目进行研读,并通过读书笔记打卡积累德育分。优秀笔记将参与评选,获得奖状、书籍及宣传展示机会。佳书荐赏活动鼓励学生推荐触动心灵的书籍,由班级筛选后通过学院大屏幕、学校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展示,形成师生共读共赏的浓厚氛围。
活动融合学术深度与创新形式,既注重史学经典的深度研习,也倡导个性化阅读与分享,为青年学子搭建了提升专业素养、碰撞思想火花的优质平台。欢迎同学们踊跃参与,在翰墨书香中对话千年文明,书写底蕴深厚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