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20 ——20 学年第 学期教学工作量表(本科生、二学位)[i]
系 教师签名: 填表日期: 年 月
教学工作量
课程名称 |
课程 类型[ii] |
是否新课[iii] |
年级 班级 |
授课 地点 |
学生 数[iv] |
周数 |
周 学时 |
实际 课时 |
折合系数[v] |
折合 课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辅助工作量
类别 |
完成任务量 |
折合比例 |
折合课时 |
评阅试卷[vi] |
期中: |
|
|
期末: |
|
|
|
毕业论文指导(含二学位)[vii] |
人数: |
|
|
学术报告[viii] |
|
|
|
实践教学(模拟法庭等) |
|
|
|
学年论文 |
|
|
|
系主任/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工会委员/督导组成员等 |
|
|
|
本科生教学称号、教改立项、获奖等 [ix] |
|
|
|
其他(毕业生实习报告、案例分析等) |
|
酬金计算[x]
本科课时(含辅助)及酬金 |
二学位课时(含辅助)及酬金 |
毕业论文(含二学位) |
夜大、函授课时及酬金 |
其它(包括模拟法庭、社会工作等) |
酬金 合计 |
酬金: |
酬金: |
酬金: |
酬金: |
|
|
系主任签字: 院长审核签字:
[i] 本统计表仅用于统计实际工作量,以利于职称评定、酬金发放等工作。本表中部分工作量由学院发入酬金、部分由学校发放、部分仅用于职称评定。关于酬金发放,根据学院有关规定执行。暑假工作量与下半年工作量填在一个表中;寒假工作量与上半年工作填在一个表中。
[ii] 课程类型是指全日制本科生课程、二学位课程、其他未包括在我院有关表格中的课程。如是新课,要特别说明。
[iii] 本科生课程新课系数为1.3
[iv] 课时系数为:大班60人(含60人)以上为1.2;120人(含120人)以上为1.3;200人(含200人)以上为1.4;300人(含300人)以上为1.5。
[v] 折合系数请参考学院规定。
[vi] 本科生课程辅助课时:期中为10:1,期末为8:1
[vii]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按每篇15个辅助课时,二学位学生按每篇20个辅助课时工作量计算。其中,每年的第一学期为双学位毕业论文,第二学期为本科生毕业论文
[viii] 教师做面向学院或全校学术报告的,每场按8个标准课时的酬金。
[ix] 请具体说明有关名称、等级、名次等,主要用于职称评定。
[x] 请参考以下公式计算,并在表中写明计算公式。
本科课时(含辅助)及酬金 |
二学位课时(含辅助)及酬金 |
毕业论文(含二学位) |
夜大、函授课时酬金 |
其它(包括模拟法庭、社会工作等) |
酬金 合计 |
课时:周课时×周数×系数= 课时总数 |
课时:实际课时(不乘系数) |
|
课时: |
|
|
辅助:学生期末考试人数÷10+学生其中测试人数÷8= 辅助课时 |
辅助:同本科辅助课时 |
辅助:指导学生人数×15/20=辅助课时 |
辅助: |
|
|
酬金:课时总数×25+辅助课时×5=总数 加:长清校区成系数之前的课时×5=补助酬金 |
酬金:课时总数×50(长清)+辅助课时×5=总数 课时总数×40(本部)+辅助课时×5=总数 |
酬金:辅助课时×5=酬金数 |
酬金: |
酬金: |
本科课时酬金+二学位课时酬金+毕业论文酬金+函授夜大酬金+其他工作酬金=总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