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教社科 〔2024〕4 号)。我院张文新教授团队两项成果分别获一等奖和青年成果奖,实现了学科发展指标的历史性突破。这同时也是我校继1995年获得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之后,时隔近30年,再次突破一等奖。

论文《童年晚期至青少年中期学业成绩与心理病理问题间纵向关联的发展性变化》获得一等奖,于2019年发表权威学术期刊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SSCI/SCI双收录,中科院分区医学大类1TOP、精神病学/心理学/发展心理学1区),作者为张文新(通讯作者)、张良(共同第一作者)、陈亮、纪林芹、Kirby Deater-Deckard。研究基于纵向设计考察了我国59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现学业成绩对心理病理问题的影响强度增加、心理病理问题对成绩的影响强度减小,揭示了童年晚期至青少年中期学业能力不足效应和适应侵蚀效应的发展性变化。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发展过程中学业适应与心理社会适应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强度的系统性变化,为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论文《中国青少年关系攻击的发展轨迹:与心理社会适应变化的关联》获青年成果奖,于2019年发表权威学术期刊Child DevelopmentSSCI一区,心理学Top期刊),作者为陈亮、张文新(通讯作者)、纪林芹、Kirby Deater-Deckard。该项研究以2274名中国城市儿童青少年为样本,对其进行长期追踪研究(10-16岁),探讨了童年中期至青少年中期关系攻击的异质性发展模式及其对个体适应的动态影响。该成果证实了关系攻击影响适应的长期性假设和恶化假设,提出了关系攻击性别差异的文化观,澄清了中国儿童关系攻击发生、发展的独特文化背景与非适应性本质。

两项获奖成果均源于张文新教授主持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纵向发展研究项目(LSCCA)。该项目对我国2200余名青少年进行了为期10年(9-18岁)的追踪研究,建立了儿童青少年情绪、社会行为、心理健康、学业表现、发展环境、生物遗传因素方面的大型数据库。这是迄今国内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项儿童发展追踪研究项目,更是我国首项、也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大型儿童青少年发展追踪项目之一。张文新教授团队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与行为发展研究,始终以产出国际一流成果为目标,多年来深耕细作,厚积薄发,脚踏实地进行科学研究。此次获奖是对张文新教授团队所做的一系列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工作的高度认可,是我校心理学科在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中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有力助推了学校冲刺双一流建设。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奖项,代表了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最高水平,是国家为表彰奖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绩,展示高校社科界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是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铸造精品,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一项重大举措。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参评成果是201811日至20211231日期间的著作、论文、咨询服务报告、普及读物成果。经评审,共有 1496 项成果获奖。

久久为功十年磨一剑,夙夜不懈白发待花开。心理学院全体师生将以此为契机,以“学生、学者、学术”为导向,踏实努力工作,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202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