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学生始终对数学充满信心,而另一些学生却随着年级升高愈发焦虑?数学焦虑作为一种复杂且动态的心理现象,不仅直接影响学业表现和STEM领域的发展,还可能对学生的长期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中学生群体,但小学阶段作为数学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其焦虑模式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仍未得到充分探讨。亟待解答的两大核心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焦虑异质性类别在小学中高年级究竟是如何转变的?哪些关键因素能够有效干预这一变化?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司继伟教授课题组在教育心理学国际著名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JCR Q1)上发表了题为“How Students’ Math Anxiety Profiles Change in Primary School: The Roles of Teacher Support, Peer Support and Math Attitud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采用潜剖面分析和潜类别转变分析,系统探讨了三大核心问题:数学焦虑的异质类别如何随时间转换?教师支持、同伴支持与数学态度如何影响类别转变?性别差异是否导致焦虑发展路径的分化?

研究团队对1,025名中国的小学三年级学生纵向追踪四年。研究测量了学生的数学焦虑、感知教师支持、同伴支持以及数学态度等变量,采用潜在转变分析方法来分析数学焦虑模式的变化,并控制了一般焦虑、考试焦虑和数学成就等变量。研究发现该时期学生的数学焦虑存在三个稳定类别:低数学焦虑组、中等数学评价焦虑组和高数学学习、问题解决和教师焦虑组。

类别转变结果表明,高数学学习、问题解决和教师焦虑特征的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略有增加,高数学学习、问题解决和教师焦虑状况比低数学学习、问题解决和教师焦虑状况更有可能过渡到中等数学评价焦虑状况,中等数学评价焦虑状况的稳定性相对较低,低数学学习能力倾向在不同年级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稳定性,虽然高数学学习、a问题解决和教师焦虑状况的稳定性有所上升,但中等数学评价焦虑状况保持相对稳定,而低数学评价焦虑状况的稳定性在五年级之前有所上升,五到六年级时有所下降。

研究结果还表明,较高水平的教师支持和同伴支持有助于学生从中等数学焦虑和高数学焦虑模式转变为低数学焦虑模式。同时,积极的数学态度也促进了这种转变。此外,男生从中等数学焦虑模式转向高数学焦虑模式的概率要比女生更高。

本研究深入揭示了学生数学焦虑的异质类别以及在小学阶段的类别变化,并强调了教师支持、同伴支持以及数学态度在这一过程中的突出作用。研究结果提示教育者需要重点关注始终处于高水平数学焦虑组的学生,以及向高水平数学焦虑组转变的学生。早期的教育干预和支持对缓解学生的数学焦虑至关重要,该研究强调了提供支持性学习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关注该阶段学生数学焦虑的异质性转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效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生禚新峰同学为该文第一作者,王阳阳、徐艳丽、封洪敏、刘畅、王钰丹为共同作者,司继伟教授担任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1010)支持。

论文信息

Xinfeng Zhuo, Yangyang Wang, Yanli Xu, Hongmin Feng, Chang Liu, Yudan Wang, Jiwei Si (Corresponding Author). How StudentsMath Anxiety Profiles Change in Primary School: The Roles of Teacher Support, Peer Support and Math Attitude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online. https://doi.org/10.1111/bjep.12758



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