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 |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袁颜诗 陈丽娜 李静文 |  点击数: |

10月13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李大龙教授受邀在长清湖校区崇德楼114教室为历史文化学院师生作“如何诠释边疆——从僮仆都尉与西域都护说起”的讲座。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朱亚非教授主持讲座。学院部分领导、系主任和师生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李大龙用“如何定位高句丽政权的归属”这一问题引出了讲座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何诠释边疆问题?”随后李大龙对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边疆问题的探讨属于史观问题,是主导我们构建中国历史,中国边疆历史的关键,没有完善的史观就不会有完善的话语体系。随后,李大龙以僮仆都尉与西域都护为切入点,讲述了四个主要方面:匈奴僮仆都尉的设置、西汉西域都护的设置、认识边疆归属的标准、自己的认识。李大龙提出中国边疆的形成可以用八个字概括——自然凝聚、碰撞底定,随即引用了《汉书·西域传》《资治通鉴》等史料内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李大龙提出了“僮仆都尉设置于何时”“僮仆都尉职责如何实施”“僮仆都尉和西域都护的关系如何”三个问题,并以这三个问题为导向,探究了僮仆都尉与西域都护的相关问题,最终得出了“综合分析有关西汉、匈奴和西域三方关系的记载,匈奴僮仆都尉设置的年代有可能是在文帝时期匈奴右贤王对西域的统一”、“僮仆都尉在日逐王降汉之后,自然结束了其使命。继任者是西汉的西域都护郑吉”等结论。 在问答环节中,李大龙详细解答了师生提问。

本次讲座的举办,既开拓了历史文化学院学子们的视野,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历史思维。同时,边疆问题也促进了同学们对爱国和历史荣辱问题的思考,增强了大家的爱国意识。

编辑:刘   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