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下午,春意盎然。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田径场上旌旗招展,人头攒动。来自全校23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60支导学团队共计1400余名师生,以学院为单位整齐列队于绿茵操场上,等待共赴这场“缤纷研途,导学同行”的盛会。
智体交融,师生同心启新程
智体交融,学术领航体育精神。
下午14时30分,开幕式在活力四溢的开场舞中正式启动。开幕式后,一声发令枪响划破长空,“勇攀高峰”项目应声开赛。师生团队直面充气独木桥、隧道与陡坡的重重挑战,可谓“翻山越海”“困难”重重。第一棒的导师冲刺开路,后几棒学生接力翻越,跌倒与搀扶间,科研攻坚的坚韧与体育竞技的果敢交织共振。学术的逻辑性与体育的爆发力,变成师生奔跑道路上追求卓越的双翼。
师生同心,赛场拼搏共创荣耀。第三届导学运动会共分为四人、五人、六人三大类九个项目赛事,涵盖“迷你高尔夫”“勇攀高峰”“汉诺塔”等创新趣味赛事。项目设计智体交融,动静相宜。三大类赛事中,每一类的三个项目分别对应精准协作、动态配合与复杂系统攻关,形成从“定点突破”到“全局推演”的能力进阶链条,全方位、全角度考察团队成员的能力。“勇攀高峰”项目就是六人项目中最考验师生团队配合的一场比赛,导师与学生的默契化为冲刺的动能,展现出同频共鸣的集体智慧与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赛场上师生们或头脑风暴移动算珠,或接力奔跑完成拼图,或共握横杆绕圈疾驰,或齐心协力夹球运棍,相视的笑脸和完成后的拥抱欢呼见证了师生间友谊的升华。
“我们导师很喜欢这种团体活动,跟随导师从千佛山校区来到长清湖校区,很开心能见到许多其他学院的小伙伴。”音乐学院2024级研究生王晨阳说,这是她入学来第一次参加导学运动会,参加的项目比较多,大家一起配合互动游戏,也感受到了师门里大家的另一面。
暮色渐深时,这份比赛的所得早已超越胜负——跌倒时的搀扶、策略商讨时的碰撞,让学术思维与体育精神在汗水中淬炼升华。
导学同行,思政品牌聚新力
导学运动会不仅以赛事凝聚力量,更让“五导”精神在春风中扎根,为学术征途注入不竭动力。作为导学互动的重要平台之一,导学运动会既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也是学校近年来精心打造的“导学思政”品牌矩阵中的重要一环,是对“育德”与“育才”两条主线的聚焦贯穿。从“五导”工作法的深入实施,到“师德引航、育人引路、业务引领”的品牌矩阵建设,是学校用创新的方式诠释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内涵。
自2016年创新性实施“导思想、导人生、导学习、导科研、导生活”的“五导”工作法以来,学校已构建起“学校主导、学院主体、导师首责”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就像我们的‘导学下午茶’一样,导学运动会是我们‘导学思政’品牌的延伸,都是为了让思政教育“活”起来。”研究生院院长李晓迪如是说。
无论是导学运动会,还是导学思政品牌的其它系列活动,都是学校抓住导学互动各环节,强化环境熏陶和过程浸润的举措。“导学下午茶”创造了轻松愉悦的沟通环境,“五导”卓越导学团队评选活动树立了育人典范,而导学运动会则进一步拓展了导学互动的场景和平台。这些品牌活动各具特色又相互补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第一第二课堂相贯通的方式,实现了思政教育从“有意义”到“有意思”的转变。
“我们看到了同学们更多的可能性。”来自商学院副教授、“对对”队的李建春这样说,他和队友们在比赛中不仅收获了“很好玩”的快乐,更意外地发现了彼此科研之外的另一面。“在导学运动会中,大家的团队意识和灵活性完全被激发了,”李建春笑着说,“学习时认认真真,活动中团结协作,这才是全面发展。”通过系列师生交流平台,让团队的关系更加亲密,学生们也更加懂得团队协作的意义。“五导”与“五育”协同合力,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文化传承,导学启航开新篇
赛场上,各参赛队伍以独特文化元素勾勒出育人图景——教育学部“杨帆启航”队身着统一黑色polo衫,左胸处印有蓝线刺绣的院徽,远远望去,别树一帜又整齐划一,彰显勠力同心、众志成城的团队风貌;另一边,音乐学院“啊对对”队的师生正围成小圈,以“旋律激荡,智体同频”的口号将琴键的严谨与跑道的激情相融;不远处,生命科学学院“卓梦未来”队、新闻与传媒学院“钱徒似锦”队用诙谐独特的队名承载追逐美好未来、传承师门文化的美好愿景;音乐学院舞蹈系“坚石联盟”队的口号声起伏交织……
各队伍通过多样的队名、队服、口号、队旗等文化建设,于细微处见磅礴,织就一幅导学和谐共育的文化经纬。赛场外,师生们手持定制标语牌合影,快门声定格衣角飞扬的瞬间,严谨的科研灵魂在镜头前绽放出青春光谱。这些精心设计的文化符号,既是导学团队精神的外化,更是思政教育的具象表达:当学术追求被赋予文化,团队协作便升华为价值认同的纽带。
学校正是以首届导学文化节为契机,将“五导”精神的传承嵌入活动细节。音乐学院副教授、带队导师吴宁说,“‘旋律激荡,智体同频’这八个字,是我们从20多个提案中投票选出的,既要体现学科特质,又要传递师生共进的精神内核,让智育与体育、知识与实践在这片赛场上完美融合。”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恰是“导思想、导人生”的缩影——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口号堆砌,而是通过师生共创的过程,让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自然流淌。活动现场,师生共同完成的拼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块碎片的归位都隐喻着个体价值与集体愿景的契合。通过这些导学互动的环节,学校正努力营造教学相长、团队共建、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特色导学文化。
这场文化赛事背后,是制度设计与文化浸润的双向赋能。学校构建的“三维工作机制”明确划分了育人责任,“六项制度”落实导师开展思政工作的各个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至科研培养全链条,115支卓越导学团队以“师德引航、育人引路、业务引领”形成示范效应。目前,这种机制创新已有效促进教育主体责任的压实和育人合力的凝聚,也将导学文化浸润到导学的各个环节。制度为文化传承锚定方向,文化实践为制度注入生命力,二者共同构筑起“日用而不觉”的育人生态。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山东师范大学的师生们用汗水浇灌情谊,用智慧创造精彩。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导促学、导学共育,让“师德引航、育人引路、业务引领”的思政举措在更多师生的点滴日常中生根发芽,而这份经过赛场淬炼的导学精神,必将绽放出绚丽之花,继续奏响经久不衰的育人和声。
供稿审核人:李晓迪
编辑:董广远
终审:巩 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