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3日 | 作者:法学院 李宇昕 |  点击数: |

12月1日上午,法学院邀请西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会长武树臣教授作题为“孔子与法家——孔子与法家先驱说”的讲座。曲阜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教师、法学院师生代表参加,讲座由法学院院长荆月新教授主持。

武树臣详细介绍了“灋”字的字形演变及其内涵的发展过程,阐明古代的“灋”是一种诉讼现象,由法官根据双方提出的证据来审理案件,在解决争端的同时形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判例,这些判例进而成为规范人们行为举止的准则,所以“灋”字的本义是诉讼审判。他表示,古代的法家是“大法家”,包括诸子法家和职业法家,并分别解读了孔子与诸子法家和职业法家的关系,指出孔子在前半生中崇尚周礼,其法律思想与法家有着诸多共通之处。但是,这与孔子后来是儒家代表并不矛盾,其“仁”的理念更是可以视为个体自然人的圣经。武树臣强调,将秦二世而亡的原因归咎于法家来评价法家是不客观的,也不能将法家与儒家割裂开来进行研究,应重新审判法家学术,对其客观评价,批判继承法家的治世理想,从而建设法治国家和社会。在互动交流环节中,与会老师们分享了对于讲座内容的感悟与独到理解,同学们围绕讲座内容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供稿审核人:吕芳 房佃辉

编辑:董广远

终审:巩   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