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编纂、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吕金成主编的《印学研究》第十九辑“新出古玺印文献资料研究”由文物出版社发行。该刊共刊登了李家浩、魏宜辉、唐存才、吕金成等学者的理论文章28篇。
《印学研究》第十九辑首次发布《至微草堂藏古玺印选述》(魏宜辉、吕金成)、《齐故城陶文新品十二种考述》(唐存才)、《新见莒陶文二十五品》(成颖春)、《黄骅市丱兮城遗址采集陶文》(张宝刚)、《齐孟棠陶文与新见品综考》(吕金成)、《“诸国侯印”新考》(孙涛、杜晓岚)等6篇未曾发表过的印学资料研究文章,并对近年已刊发的古玺印文进行深入研究,刊发了《战国官印“朸里司寇”考》(李家浩)、《战国三晋官印中的“陌”》(李家浩)、《楚“陲戍于(坞)”玺考》(纪帅)、《战国古玺札记七则》(孙合肥)、《齐陶文“弃”字补说》(孙刚)、《〈玺印姓氏征〉及其〈补正〉校读记》(李梓铭)、《古玺借用边框现象探析》(郝安琪)、《螭虎纽“刘慎”玉印美学探究及其意义》(王东明)、《〈周句鑃斋印选〉考略》(刘洪金)等9篇颇有深度的玺印新研究;作为新出土莒陶文研究的持续追踪,刊发了《山东莒县近年出土战汉陶器及其铭文研究》(于贵超)、《莒陶文考证四则》(张振谦)、《齐、邾、莒陶文的比较研究》(何义军)等3篇莒陶文研究的新探索;汉简中所见的印文内容是当时印章使用的直接例证,可以补充未见于印章、封泥数据中的印文,为探讨印章制度和古代姓氏提供了可靠依据,本辑刊发了《悬泉汉简(壹—叁)所见印文辑考:近出简牍所见印章资料辑考之一》(刘钊)、《汉印“薛”姓“薜”姓新考》(白军鹏)等2篇简牍与印学关联研究的最新成果;此外,还刊登了《黄骅市博物馆馆藏金代“提控所印”“提控之印”考述》(张宝刚)、《论江西奉新耕香院出土八大山人印章作者及相关问题》(朱琪)、《志在传古,精益求精:陈介祺的金石著述观》(徐发)、《王献唐搜集整理陈介祺印学文献考证》(刘帆、李勇慧)、《吴昌硕与吴云交游考:兼及吴云“篆刻观”对吴昌硕的影响》(梅松)、《赵之谦题眉本〈龙泓居士刻印集〉钩沈》(魏昆)、《张在乙刻“高凤翰印”钩沉》(范大鹏)、《魏锡曾辑订印谱考》(石剑波)等8篇馆藏古印、出土篆刻、印学著述及印人交往与贡献的研究文章。
《印学研究》第十九辑刊布考证了一批近年新出的古玺印文献资料,内容丰富,论证翔实,对推进齐鲁文化、山东地方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