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院概况师资队伍党建工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生工作国际交流招生就业校友之窗学术期刊安全文明视频外院English
首页
 图片新闻 
 学院要闻 
 通知公告 
 党建思政 
 教学科研 
 交流合作 
 学生天地 
 
 
教学科研
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正文

外国语学院2025年常青学术论坛学术提升系列活动(第一期)——外国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时间:[2025-03-14]  来源:师文晓 初审:翟乃海 终审:王卓

 2025年3月13日,山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在文渊楼A区413学术会议室成功举办外国语学院2025年常青学术论坛学术提升系列活动(第一期)——外国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山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研究中心主任王卓教授、副院长翟乃海教授、中心成员王秀香、秦轩、李方木、徐倩倩、张申华老师及外国文学研究方向研究生参与了本次学术论坛活动。

      本次学术论坛由王卓院长主持并担任点评人,翟乃海老师、王秀香老师、李方木老师、徐倩倩老师、张申华老师在学术论坛进行了各自学术成果的分享。参与学术论坛的老师们围绕每一项发言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积极交流跨学科相关话题。

论坛伊始,王卓院长对2025年第一期外国语学院常青学术论坛的召开表示了鼓励,指出本次活动是一次学术提升的积极探索尝试。之后,参与本次活动的五位发言老师进行了现阶段研究成果的分享。

翟乃海老师以恩古吉《一粒麦种》的自传书写与民族寓言为题发言,从其研究背景、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等角度进行了分享。他以恩古吉《一粒麦种》为案例,深入剖析后殖民文学的自传书写与民族寓言特质。研究援引詹姆逊“第三世界文学即民族寓言”理论,论证现代主义形式与政治诉求的辩证融合,指出此类文本颠覆了康德式非功利审美范式,为解码第三世界文学的多重叙事维度提供方法论启示。

王秀香老师以论扎迪·史密斯小说的戏剧特征为题发言,从选题、创新点和论证思路等方面进行了分享。王老师指出,扎迪·史密斯小说在当代英国文学及社会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她以冰山理论为指导,尝试为史密斯与当代英国小说研究确立全新的研究论题,考察其对英国喜剧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发展。

   李方木老师以福克纳电影脚本《乱世情天》的改编策略与文化冷战为题发言。他指出脚本在改编中存在叙事时间、人物、结局的变化,人物塑造体现美国冷战思维,对中国形象解读片面且有文化误解。改编动机包括规避风险、契合市场,也反映当时美国文化宣传意图。

徐倩倩老师以厄普代克《马人》中疾病隐喻与现代性批判为题发言,从其摘要、选题依据、研究框架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厄普代克对疾病的关注不止于现实,更上升到对二战后历史与现代人生的思考,以牛皮癣隐喻人类境遇,其反复发作体现徒劳感。同时,她结合《马人》中半人半马怪物的命运与伤痛,探讨其与疾病隐喻的关联。

   张申华老师以现代性视域下美国南方文学中的残疾书写研究为题发言,从其选题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研究框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她认为,20世纪上半叶美国南方文学涌现大量残疾人形象,从残疾视角切入研究可行且必要。张申华老师的研究框架主要涵盖残疾理论颠覆、南方人文地理精神体现等部分,旨在从社会文化角度,为美国南方文学残疾书写研究提供新思路,解决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秦轩老师结合自己的论文写作和项目申报经历,分享了如何突破学术舒适圈和固有思维的羁绊,以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创新学术研究领域,在学术之路上另辟蹊径,谋求更大发展。

王院长针对每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深入浅出且极具针对性的点评,充分肯定了发言老师们的学术成果,同时给出了建设性意见。结合当下 AI 时代的背景,王院长特别强调,跨媒介研究将成为重要趋势。在文学研究领域,应重点关注媒介变迁对文学创作及教育产生的影响,比如跨媒介阅读体验与认知的变化,以及图文阅读给文字阅读带来的冲击等问题。

在学术论坛尾声时,王院长对本次学术活动的模式予以高度赞扬,指出外国语学院青学术论坛是一次在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方面的积极探索,为教师们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并对后续外国语学院青学术论坛的开展表达了殷切期待,期望其能持续推动学术研究迈向新高度。



上一条:《中国学术日译》辑刊被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列为永久藏书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召开课程AI融合升级工作会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山东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 邮编:25035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