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经过70年的建设,确立了“三跨”(跨学科 跨文化 跨媒介)、“双服”(服务对外发展 服务基础外语教育)、“一传”(对外传播)的学术研究发展路径,形成了英语国家族裔文学研究、文学教育研究、中国学术和山东文学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外语教育学等特色研究方向。建有山东与东非合作交流中心(省级智库)、山东与日本合作交流中心(省级智库)等2个省级研究中心以及语言科学研究中心、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等11个校级研究中心。
为充分发挥各科研平台的带头作用,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跨学科前沿对话平台,全面提升学院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效能,外国语学院于2025年3月起,常态化举办常青学术论坛系列活动。本活动由13个科研平台分别承办,每半个月开展一次学术交流讨论。

活动目前已开展三期。3月13日,校级重点研究中心——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以“外国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为主题开展了第一期常青学术论坛。外国语学院院长、外国文学与研究中心主任王卓教授,副院长翟乃海教授,中心成员王秀香、李方木、徐倩倩、张申华、秦轩等老师及外国文学研究方向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论坛。在论坛中,翟乃海以恩古吉《一粒麦种》的自传书写与民族寓言为题发言。王秀香以论扎迪·史密斯小说的戏剧特征为题发言。李方木以福克纳电影脚本《乱世情天》的改编策略与文化冷战为题发言。徐倩倩以厄普代克《马人》中疾病隐喻与现代性批判为题发言。张申华以现代性视域下美国南方文学中的残疾书写研究为题发言。秦轩则分享了如何以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创新学术研究领域,谋求更大发展。本论坛是一次在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方面的积极探索,为师生们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有助于持续推动学术研究迈向新高度。

3月30日,省级研究平台——山东省与日本交流合作研究中心以“翻译实践与文化阐释”为主题举办第二期常青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由日语系主任、山东省与日本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崔颖副教授担任主持人,日语系孙守峰教授进行点评。日语系青年教师郭睿麒博士、宋炜博士以及翻译硕士方向研究生丁振尧同学、李宜真同学就最近的学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中心主任李光贞教授、日语系全体研究生及部分教师参加了论坛。在论坛中,郭睿麒以《从符号转码到意义再生:AI翻译在学术著作〈苗年〉中的跨文化实践反思》为题进行了发言。宋炜就《人工智能翻译在文言文日译中的应用——以<“苏生”和“毁灭”之间的预言>为例》进行发言。丁振尧以《改编理论学术文本的翻译实践与策略探讨》为题展开汇报。李宜真则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同声传译的译出率及分析》为题发言。本次论坛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为翻译研究与文化阐释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学院日语系师生搭建了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

4月15日,校级研究平台——山东与东亚区域日语文献研究中心以“山东与东亚区域日语文献研究:历史与文化的交汇”为主题举办第三期常青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由山东与东亚区域日语文献研究中心主任田嫄副教授担任主持人,日语系主任崔颖副教授进行点评。日语系田嫄副教授、青年教师杨超博士以及翻译硕士方向研究生李沁阳同学、韩京娜同学就最近的学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日语系全体研究生及部分教师参加了论坛。在论坛中,田嫄以《当代在日华人的下一代教育问题》为题进行了发言。杨超就《人工智能冲击下的日语教育重塑——从角色危机到生态转型的路径探索》进行发言。李沁阳以《日本电视剧 <勿言推理> 的翻译研究》为题展开汇报。韩京娜则以《ACG文化中文翻译的演变过程分析》为题发言。本次常青学术论坛为山东与东亚区域日语文献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促进了师生对相关领域的思考和探索,助力师生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